这个休赛期对于山西男篮来说堪称 "黑色八月"。继上赛季队内两大得分手古德温与迪亚洛相继离队后,西班牙巴斯克尼亚俱乐部于 8 月 7 日正式官宣迪亚洛加盟,而古德温早在 7 月 21 日就通过个人社交媒体宣布转投上海男篮。这两笔转会不仅让山西队竹篮打水一场空,更暴露了 CBA 小球会在引援市场上的生存困境。
一、两大核心流失的多米诺效应
上赛季帮助山西队时隔 13 年重返四强的功臣古德温,场均贡献 25.7 分 6 篮板 8 助攻的全能数据,季后赛更是将命中率提升至 55%,三分球命中率 41%。但山西队因薪资结构限制,无法满足其涨薪要求,最终被财大气粗的上海队以一份 250 万美元的全额保障合同挖走 —— 这一金额比山西队最后报价高出 37%。更具讽刺意味的是,上海队从谈判到签约仅用 9 小时,展现出 "土豪球队" 的精准操作。
另一边,NBA 扣篮王迪亚洛的离去同样令人扼腕。这位场均 25.8 分 11.2 篮板的锋线杀器,在山西队效力期间多次扮演关键先生角色,包括客场险胜辽宁时对弗格的成功防守。巴斯克尼亚为其提供的 120 万美元年薪虽未达到 CBA 顶薪标准,但合同中包含绩效激励条款,且西甲联赛作为 NBA 跳板的吸引力显然更符合迪亚洛的职业规划。值得注意的是,以色列联赛此前也曾开出百万年薪,但迪亚洛最终选择更具竞争力的西甲平台。
二、小球会的生存困局与制度漏洞
山西队的困境折射出 CBA 外援引进机制的深层矛盾。根据 CBA 规则,俱乐部每年只能为两名外援注册优先续约权,山西队选择保留迪亚洛和凯尔三世,直接导致古德温成为自由身。这种制度设计本意是平衡竞争,但实际操作中反而让中小俱乐部陷入被动 —— 当上海队用 "2+1" 合同(第三年自动升级为顶薪)锁定古德温时,山西队连匹配报价的机会都没有。
更严峻的是,CBA 外援薪资上限与欧洲联赛的差距正在缩小。迪亚洛在巴斯克尼亚的合同总额超过 300 万美元,这不仅高于他在山西队的年薪,甚至接近 CBA 顶薪标准。这种薪资倒挂现象使得欧洲俱乐部在争夺优质外援时更具竞争力,而 CBA 球队的 "主场优势" 正在消失。
三、上海队的精准补强与山西队的重建阵痛
上海队此次引援堪称教科书级操作。他们不仅以高薪拿下急需的外线强解点古德温,还同步推进与洛夫顿的续约谈判(年薪 160 万美元),并计划引进布莱德索作为替补。这种 "大小外援 + 老将" 的组合,既弥补了上赛季季后赛关键时刻的火力断层,又为新赛季争冠增添了筹码。古德温目前以归化球员身份随卡塔尔队备战亚洲杯,其国际比赛经验将进一步提升上海队的战术多样性。
反观山西队,在失去古德温、迪亚洛和凯尔三世(转投日本联赛)后,外援阵容面临彻底重建。尽管俱乐部表示将尽快启动新外援选拔,但要找到兼具即战力与性价比的替代者谈何容易。上赛季山西队之所以能成为黑马,正是得益于古德温的组织串联、迪亚洛的内线强攻和施韦德的经验调度。如今三大外援流失,新赛季战绩恐将大幅滑坡。
四、联赛格局变化与未来隐忧
这两笔转会对 CBA 格局产生深远影响。上海队在签下古德温后,外援配置已跻身联盟前三,其与广东、辽宁的争冠集团竞争将更加激烈。而山西队若无法及时完成外援更替,很可能从四强重返中游,甚至跌出季后赛行列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这种 "大鱼吃小鱼" 的转会模式若持续下去,CBA 的竞争性和观赏性都将受损 —— 当上海队能在 9 小时内搞定顶级外援时,其他球队的生存空间正在被压缩。
目前,山西队管理层已承认引援策略存在失误,并表示将调整薪资结构以应对未来竞争。但在现行制度下,小球会如何平衡薪资成本与竞争力,仍是亟待解决的难题。随着欧洲联赛对 CBA 人才的持续挖角,中国篮球职业化进程中的新挑战才刚刚开始。
球速体育